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兵法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1初听《班主任兵法》此书名,把班主任写成在战场上叱诧风云,运用兵法的大将军,觉得很有噱头,就像我们语文老师教小朋友写作文要取个好名字一样,很能吊人胃口,激起阅读兴趣。读了以后,觉得很有味道,在网络上被广大教师力捧,也是理所应当。当然网上有很多的看法,但是正如易中天所说,有多少人在说好,就有多少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批判,这是很正常的。我也想说说我的想法。
《班主任兵法》是一本教育反思集,它记述了作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与学生之间"斗智斗勇"的教育故事。我读过之后,觉得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使我很受启发。读着读着,经常感叹,这个方法好,当时我怎么没想到,那个我也做过,我怎么不写下来呢所以我在想:我们有很多老师无论在班主任工作中还是教学中,有很多好方法,何尝不能写下来,何尝不能相互学习呢如果万纬不把他的经历经验反思成文的话,我们也不知道他的那么多好主意。唉!
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最初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渗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得游刃有余。据说特级教师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照样学习很好,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事例。
有这么一段话,在"实践篇"的十五"破镜圆镜"中跃入我脑海"原来我发现这两个人太傲慢了。大凡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有一点傲气,她们从心底里认为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而与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教师表扬她们,他们也会觉得这是自己赢得的,不会很感激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批评,和教师的感情却十分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以前的过错而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激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时常记得回母校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甭提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你。"
或许会有人说,这太偏激了。其实不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一个在学生时代优秀的人,是否也表现出了以上万老师所描绘的那种本性呢扪心自问,真有那么一点吧。说中了!撇开自己不说,想想我们的学生,曾经这么爱过他们,保护过他们,他们对我们表达了什么不奢望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只字片语,有么他们回来过么看过你么。
又想起了某位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一次家访中,他去一个他特喜欢的学生家送成绩单时,他的父亲居然对老师吼道:"你知道,我在家教育这孩子多辛苦么"言下之意是,孩子的好是我的功劳,与旁人无关,更与你老师无关!当然我们不否认这一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一味否认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喜爱的教育作用,抹杀了多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呢
看看现在班里的学生,表扬他们优秀的孩子,他们真是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呵呵,是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这一点,大家N多年前就心里都有数,可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又有多少的"恨铁不成钢"啊!但回头想想,难道"恨铁就成钢"了么(呵呵,一本书中,一个差生对老师的回话,经典!)
不知是不是我"眼神"有问题,还是自己"心理特阴暗"。呵呵,这一本在网络中盛传的教育经典之作,我居然看到的只是这个。或许其他的"招数",我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润物无声"吧。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看了这本书,确实让我感到获益匪浅,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方法。相信这些方法对我今后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一定会很有帮助的。我想,在以后工作闲暇之余,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还会把这本书再认认真真地多看几遍,相信随着我今后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我一定可以从中感悟到更多,获得更大收获的。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2《班主任兵法》是全国优秀班主任万玮的一部教育手记,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通过日记体的方式,记述了一个特殊的初三班级短短28天的28堂奇妙的课程。我读过之后,很受启发。不仅觉得其中许多做法操作性强,可以借鉴;而且其中许多做法给了我深刻的启迪,尤其是作者在教育学生时种种做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了解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首要条件。
“一个新班主任,接手一个班级,新官上任第一件事,不是整顿班级面貌,不是处理问题学生,……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的培养师生情感,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了解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万老师不仅仅通过日常的教学了解学生,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而为自己处理学生问题是做好了准备。真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回想自己的工作,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有不少是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处理的;但也存在没有了解学生情况,便进行处理的失败例子。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
二、讲究高效,当好班主任的必要手段。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事情,不仅仅是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有时还有突发的事件要处理。面对这么多繁杂的事情,光发牢骚是没用的,那怎么办?看了《班主任兵法》后,我知道万老师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讲究的是高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根据学生的状况对自己的做法进行及时的调整,真可谓调整战术。在与“项王一战”中,面对项王这样一块“硬骨头”,万老师由刚开始的被动局面转变成主动,做法由刚到柔,取得了实效。其中,万老师根据项王的情绪变化对自己的战术采取了及时的调整,才使项王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为自己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对于班主任来说,繁杂的事情特别多,因此,快速有效的处理好事情是必要的手段。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时处理,才能使给自己的工作留有更充分的时间。
三、渊博的知识,深刻的实例。
万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雄辩的口才。在教育学生方面常能引经据典,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读书三境界”“巧法胜于蛮力”“ 民族的性格”“记忆的规律”……这些富有深刻哲理的实例读来令人深思,不仅对于学生是一种深刻的教育,读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深刻的启迪。万老师具有这么渊博的知识,固然与他的学识修养分不开,我想这也是爱读书的结果。在教育学生时,我常常采用苦口婆心的说教来教育学生,但学生却往往不感兴趣。我认为自己的知识还不够丰富,或者说不够灵活。因此,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读书是我奋斗的目标之一。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具有内涵。
四、着眼于学生的人生教育。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 ……此处隐藏8083个字……的“师道尊严”就不那么容易了。学生更多地把自己放在一个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上,他们在遇到事情时渴望得到老师公平平等的对待,而不是老师一味地高高在上。时代在变化,那我们班主任在管理班级问题时也需要适当地改变策略,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老师的尊严。
我觉得万玮老师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到位。《一立千钧》中写到一个晚自习,万老师要回到办公室给一位家长回电话,班里学生由于不自觉吵闹声不断,本来想大发雷霆,但无数次惨痛的教训让万老师意识到在最生气的时候把学生骂一顿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而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且用罚站的方式惩罚自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万老师在书中写道:“那个晚上一个小时的站立,给所有学生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班级管理中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但我缺少的就是万老师处理事情时那种果敢和智慧。
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一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中国古代兵法和学生心理学知识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学生工作中,这也是他所倡导的学生工作核心“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不懂心理学的教师不是一位好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是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学习心理学,受益的不只是学生,还有老师,让老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增强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就是说班主任一定要把话讲到学生的心里去,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才能从心底接受老师的话,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教育目的。
人们经常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一种思想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不只是一件技术活,更是一件艺术活,而且需要长久的努力。这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班主任的深思。
这一点上我有深切的体会。初二,我们班来一个转学生,这是一个相当不知道学习的问题生。家庭条件不错,懒得吃苦,任性,经常和老师顶撞,迟到早退旷课不学习是家常便饭。开学以来,没事我就走到他桌前问问他作业做完了没有,老师上课能不能听得懂,和同学的关系怎么样等等一些琐琐碎碎的事情。每当我看到他在写作业,我都会拍拍他的肩,一句话也不说,就是对他微笑一下。这孩子的话也不多,我跟他交流,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好感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我依然不温不火地继续着我的工作。
每次的日记批语,我都会把上一周我看到的他的好的表现适当的加点油醋鼓励他一番,对于他偶尔犯的错却只字不提。终于,两个月后的一次日记上,他写下了下面的话:其实我做得并不好,经常犯错误,而且我的日记写得也不好,就像流水账,可是老师没有吵过我,还总是想办法表扬我,我一定得努力了,不然我真对不起这么关心我的班主任……
那一刻,我知道我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因为我知道我的鼓励已经深入到了他的内心。虽然没有训斥和责骂,但是他已经从内心深处接受了我对他的深切期望和谆谆教导。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内在需求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和得到人的肯定。”只有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而《班主任兵法》是万老师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心得体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会像万老师一样勤思考,多总结,为做一个学者型班主任而努力!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9第一次读《班主任兵法》,一看书名,觉得不可理解,对于学生,不是要热爱学生的吗?不是用教师的“爱”去包围他吗?怎能用上兵法这个词语,当班主任需要这样的“老谋深算”吗?带着我的不解和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新的思想,要成为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单靠“和风细雨”的引导和严厉的呵斥只不过将问题暂时解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使用一些策略(手段)。浅浅地读完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些触动。
一、表扬和批评。
面对不同的学生,要使教育得到成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实行棒子教育,也不能把他关个半天一天,我们只有两种工具:表扬和批评。每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说话,这是人的天性。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敏感、脆弱,的确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关爱。利用这点我们在运用表扬和批评来教育学生时的大原则是:表扬在众人前,批评在私底下。表扬是为了肯定学生:当学生进步了、做得好了,我们给予语言或物质的奖励,让其产生自豪感。同时当对一个学生某些行为无法改变时,屡次的批评不能起作用时,不妨尝试找他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将其放大表扬,以此作为教育学生的突破口。
二、在书本有这么一段话: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冷落是对学生最残酷的惩罚。
人人都有被肯定被重视的需要,学生尤甚,如果明显受到教师的冷落,必定心中极为痛苦,此种惩罚,教师若能巧妙用之,效果与提法不可同日而语。这使我想起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就是不肯交作业,我再三问他:“你真的不愿意交作业?”他不作声,或许他等待我对他的苦苦教育吧。我冷的一句:“如果你真的不愿意,那以后别交给我了,就算你交,我也不批改的。”从他的表情上我看出了他的惊讶。第二天我从作业堆里发现他的作业本,我故意不批改。上完他班的课时,我走回办公室,身后传来他的声音,“老师,我的作业你无批改。”我扮作听不见。他追了上来,我对他视而不见。如此再三,他记起了昨天我的那番说话。他知趣地回去了。课堂上我也对他的举手视而不见。这样的情形持续了几天,我看见对他的冷落够了。第四日,我开始批改他的作业了,作业工整了,有质量了。有时学生真的“敬酒”不喝,要喝“冷酒”,嘻嘻。
三、经典语录:
1、其实人最恐怖之事不是死,而是等死。
有时候当学生熟悉了教师之后,已经知道教师说了哪句话,下一步就会怎样做,这就会使教师的行为在学生的掌控之中,失去了兵家上的主攻地位。书中的和平老师上课面对自高自大的周星星时,刻意快速提问了一个问题,眼见大家还弄不清什么回事时,提问周星星所在小组的几位学生,当然那几个学生不会答了,眼看要轮到周星星了,就在周星星等“死”之际,和平老师突然刀锋一转,叫了他左边的一位。周星星本以为已是必“死”之人,不料峰回路转,劫后余生,精神为之一振,又活跃起来了。和平老师突然又提问周星星前面的一位同学,周星星发现危险并没有远离,复又紧张起来。和平老师旧计重施。短短的一分钟之间,一惊一乍数次,周星星早已坐卧不宁,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自此以后周星星见到和平老师时已经毕恭毕敬了。
2、我气得发昏,抬起脚,恨不得踹他一下,最终克制住自己,只是踹倒了身边的一把椅子。
有时候面对顽劣学生,真的有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时候,(不然为何有寒暑假的啊,一定是给教师舒缓情绪,不然教师一定会疯掉的。)恨不得把他撕开两边,恨不得把他扔出地球,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所以当我们很生气,已经到了不是用木棒敲教坛可以解决时,不妨用这个方法,既可以把生气发泄出来,又可以让那个顽劣学生明白他做了多么错的事情,也不会在极怒之下做了伤害学生的行动来。当然这不是长期的办法,我们还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学多得像我这样的女教师——对孩子温情脉脉的女教师,但我们也需要像平和老师这样把爱深藏在心里的男老师。实践-学习-反思,这既是书中作者的成长印记,又何尝不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共同规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