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崩了、钉钉崩了、腾讯会议崩了……
细数这一年,各类知名 APP(应用软件)崩溃屡上热搜的不在少数,似乎有一种哪个知名 APP 不崩溃,都不算顶级 APP 的即视感。
这些我们熟知的应用软件动辄 " 崩溃 ",其实与背后的底层基础设施 " 云计算 " 有密切关联。作为系统崩溃的鼻祖级产品 " 淘宝 " 背后,每年 " 背锅 " 的正是负责服务器承载能力和扩容的阿里云。
诞生于 2021 年的阿里云,起家最早,目前份额位列公有云市场第一,但云计算主要是 TO B 的生意,它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竞争非常激烈。这也是为什么华为云、天翼云能够迅速进入前三,再加上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等后来者的追赶,阿里云稳住龙头地位并不轻松。
在今年 11 月 3 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自研 CPU(中央处理器)倚天 710 已大规模应用,阿里云未来两年 20% 的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 CPU 之外,还成立了 " 数字政务创新联盟 " 等等。
而这样的举措,表面上好像是呼应着阿里云第三代掌门人张建锋,在 6 月份阿里云峰会所提到的那句 "Back to Basic"。但 "Back to Basic" 标语的背后,更像是张建锋对阿里云商业化的焦虑。
2022 年初,前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出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以及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制定了更加 To B 的销售组织架构,强调 " 伙伴优先 " 的战略。
这一系列动作,更反映了阿里云从底层技术云服务商转向商业化变现的急迫。
01、连亏 12 年后
质疑,始终伴随着阿里云这 13 年的发展。
自 2021 年阿里云的工程师敲下第一行 " 飞天系统 " 代码后,铺天盖地的 " 阿里为什么做云计算 " 质疑便从未断过,而看热闹、唱衰的行业人士更是不少,甚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王坚在来到阿里云后,也一度被人称为 " 骗子 "。
伴随着一路质疑,阿里云也在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技术概念,并成为国内云计算赛道的拓荒者。从提出 " 去 IOE" 概念、"DT 时代 "、" 五新 "、" 城市大脑 " 到成立达摩院、半导体公司 " 平头哥 ",再到 2022 年公布的自研 CPU 倚天 710 大规模部署等,阿里云都是绕不过去的标杆。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的 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在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阿里云遥遥领先,占据 34.5% 的份额,是后三位华为云、天翼云以及腾讯云的总和。
除了 IaaS,云计算的另外两种主要服务模式是 PaaS(平台即服务)和 SaaS(软件即服务)。其中,laaS 主要是面向大众的公共云,PaaS 是由专业平台服务商运营的公共平台服务云,而 SaaS 则主要是面向政府和企业业务的软件和业务服务云。
打个比方,如果说 IaaS 相当于是云计算市场中的水电煤,那么 PaaS 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去 " 加工 " 它们的过程,SaaS 就是你在超市看到的矿泉水、酒或其他饮料,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归根结底,云计算本身是互联网的延续,是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方式,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从卖设备转变到了卖服务,企业如果需要网络、计算、存储资源,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而只需要买云服务。对于个人而言,以往我们需要存储在 U 盘里的重要资料,而现在只需要在网盘 / 云盘存储即可。
(云计算产业链,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CSDN)
用 " 阿里云之父 " 王坚的话说:" 什么样的云计算状态才算得上好的公共服务,如果还是用电来打比方,那就是能够用、便宜用、安心用。"
而被称云计算产业链中关键基础设施的 IaaS,基本都是巨头的游戏,因为需要在固定资产上大把投钱,亚马逊云也是自 2006 年开启云计算后到 2021 年才首次扭亏。而阿里云则是国内最先开辟这一市场的玩家,在连亏 12 年后,阿里云如今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业绩的 " 亮点 "。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 2022 财年(对应自然年 2021 年 4 月 ~2022 年 3 月)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止的 12 个月里,阿里巴巴的营收为 8530.62 亿元,同比增长 19%。其中,阿里云在 2022 财年中取得了 745.68 亿元的收入,首次盈利 11.46 亿元。
不过,云业务的收入在持续高增长后有失速趋势。2022 财年,阿里云各季度收入分别为 160.51 亿元、200.07 亿元、195.39 亿元、189.7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9%、33%、20%、12%。
这一增速下滑早已初见端倪,自 2021 财年阿里云达到 101% 的增速后便一路走低,截至 2022 年二季度末,增速仅为 10%。